临床上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听起来很相像,其含义却不同。比如,心内科经常提及的“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很多人容易混淆二者的概念,不理解“粥样”的确切含义。
广义的动脉硬化是“硬化”的统称,包括一般的硬化和粥样硬化。研究显示,父母患有动脉硬化,孩子出现动脉硬化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表现出一定的遗传特点。动脉硬化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动脉老化,就像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从细嫩变粗糙一样。动脉变“老”的表现形式是血管壁增厚硬化,弹性降低,血管腔狭窄倒不是很明显,这一过程是“非炎症性”的。
人的年龄越大,动脉硬化的风险就越高,硬化程度越严重。动脉硬化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是早晚都会发生且不可逆的,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动脉硬化大都不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但是随着硬化程度的加重,容易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促进血管的硬化。另外,吸烟、酗酒、肥胖、睡眠质量差等,也会加剧硬化的程度。
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最大的区别在于“粥样”。如果把血管比喻成一根管道,“粥样”物质(如脂质物质和炎性物质)不断积累并激活体内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了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后可导致严重的堵塞,堵塞发生在心脏会引起“心梗”,堵塞发生在大脑则引起“脑梗”,危害极大。动脉粥样硬化比较常见,如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四肢发麻发凉、行动不灵便、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说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抓紧时间治疗。
无论哪一种硬化,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不适,甚至一些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严重的患者也感觉不到任何异常。但是,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危险,比如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虽无不适,却可能诱发脑缺血,严重者可发展为脑卒中。因此,一定要留意排查,消灭可能存在的隐患。判断动脉是否发生了硬化或粥样硬化并不难,血管超声、CT、造影等检查都能确诊并显示硬化的程度。
一般的动脉硬化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特效药,好比人的衰老一样不可逆。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可防可治的,建议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吃粗粮和新鲜果蔬,戒烟限酒,保证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将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需要治疗的患者则要遵医嘱选择降脂、抗血小板等药物,按时按量服药。若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并服药治疗后仍不能缓解症状,则可以考虑做介入或外科手术。
(作者为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