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今年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对涉及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九门科目校外培训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随着实际鉴别和管理的展开,既出现了假借非学科类项目开展学科类培训,“打擦边球”逃避监管的案例,也出现了混合型项目定位不清,培训机构转型发展“走迂回路”等现象。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细化鉴别原则的同时,对制度建设也作出规定。
树立多维分类标准
除了《通知》明确的培训内容,《指南》还要求从培训目的、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对培训项目类别进行鉴别,四条符合一条即判定为学科类培训。
“信息学也有一个奥赛系统。之前编程(信息技术教育)明确为非学科类的时候,我们还比较担心,如果学校拿信息学当作筛选条件,是不是要去学一门编程,这次打上补丁,我们安心了不少。”浙江杭州家长崔新娟提到的是《指南》的结果评价条目: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此前的《通知》强调的是依据课程内容来进行判断,9月份出台的《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1〕8号)注意到以非学科名义实施学科类培训,开始查处变相违规。最新《指南》的评判标准就进一步细化了,有目的、内容、方式和结果。通过这几个方面判断,就可以感觉到政策的连续性,除了形式上的连续性,在内容上也有继承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秦冠英分析。
“《通知》着眼点在主体文件,重点不在分类,《指南》是根据实践做的补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说,“九门学科之外,现实中分类并不是那么清晰,素质拓展也可能需要应用学科知识。指向成绩还是指向能力,培训机构申报有疑惑,基层执法部门以及督导队伍会碰到难题不好判断,这需要比较通用的一些框架性的指导,面对很复杂问题的还需要一个专家队伍去判断、去裁定。”
专家小组、案例共享让鉴别准确、高效
《指南》指出,当出现较大争议或难以鉴别时,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研究裁决。各地要认真总结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形成并更新典型案例资料库,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推动一线鉴别工作更加准确、高效。
记者注意到,本次《指南》规定的建立分级指导机制和专家鉴别制度在地方已有实践。在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该区教育分局组织成立的鉴定小组涵纳教研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行业专家、法律顾问等人员。校外培训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由3位及以上专家共同实施鉴定,鉴定小组根据鉴定情况向滨海区教育分局出具鉴定报告,明确培训项目类别和依据,注明参与鉴定的专家,鉴定结果报市教育局统一备案管理。对区鉴定结果存在异议的由市级鉴定小组进行复审。
“专家鉴别制度体现了相关方广泛参与和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在培训机构不认同分类的情况下,还应该有申诉机制。”薛海平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都应当设立专家组,同时吸纳高校相关研究机构、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等组织广泛参与。“协会实际上是一个桥梁,它跟那些培训机构打交道比较多,稳定的沟通桥梁和合理释放预期对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非常重要。”
同时,《指南》还提到,要加强主管部门之间横向配合、地区之间协同推进,坚持“一盘棋”,“要避免出现同类培训项目在不同地区给出差异鉴别结果”。秦冠英分析,“教育培训行业既有千万乃至亿级用户的大体量机构,各个地区也有一些小体量的教育培训机构存在。‘巨人和小矮人共存’的现实决定了政策文件不可能一刀切。但尊重基层一线差异性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判例的研究,减少需要人为判断的情况。”
《指南》要求,鉴别专家组相关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未在培训机构中任职或兼职,属于非利益相关方。对此,秦冠英认为,利益回避机制还有完善空间。“即使不是直系亲戚,也可实现变相的利益转换输送。重要的是专家组成员名单要公示、处于监督之下,而不是只在最后呈现一个鉴定结果。”
混合型项目试行量化标准
据了解,广东省教育厅已研制鉴定相关依据政策材料及附件共28份,提出“名录鉴定法”“综合鉴定法”“专家组鉴定法”三步走,研究提出了多个定性、定量组合指标,针对学科和非学科混合型项目确定量化标准。
以“培训内容”指标为例,广东省教育厅明确提出:项目培训内容在“学科类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范围”比例大于50%,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即做出学科类鉴定结果;培训内容在上述范围所占比例小于等于50%,则暂不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待其他指标衡量比较后做进一步鉴定。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量化鉴定标准后,在内部测试过程中,基本没有再出现不同鉴定人使用同一鉴定标准后,产生不同判别评价的情况。
“‘双减’政策的初心是以学生为本,学生需要发展综合素质,就要保障学生充分的选择权。”秦冠英担忧,行政管理为降低成本,倾向于将混合类项目判定学科类。“比如说珠心算提高记忆力,对于学数学学语文是有帮助的,但学科之间并没有匹配性。面对混合型项目,执法要给予一定裁量权和包容度,非法的一定要把它堵住。”
“改头换面逃避监管与混合型项目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伴随执法经验的积累,规范越来越细,细则越来越丰富,模糊的地带就越来越少。”薛海平表示,兴趣素质类培训还要有人来做,很多学科类机构也存在转型的需求,相信接下来的规则会更加清晰,更好满足人民的需要。(记者 刘博超 姚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