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金堂一小学生因做错题被老师扇耳光”一事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都将批评的矛头指向行为极端的老师。据澎湃新闻报道,涉事老师已经和学校领导前往受害者家中,就孩子被打一事当面道歉。“她(老师)说‘自己错了,确实做得不对。’”孩子母亲表示接受涉事老师的道歉,不愿此事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希望其他老师能够“引以为戒”。目前,当地教育部门也表示,依照相关规定,将对涉事教师及学校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涉事教师因为没能控制好情绪,最终伤害了双方:孩子受到了身心伤害,教师也为自己的不理性举动付出了代价。
据相关视频显示,一名女孩走上讲台,老师抬起左手捏了一下她的脸颊,又用右手连扇三个耳光,女孩支撑不住,身子朝一边倾斜。扇耳光的同时,这名老师大声质问,“你以为我是来表扬你吗?你这个题你都要做错?”说完该老师又向台下的学生讲解题意。可以看出,女生只是遇到了学习上的一点问题,不应被老师如此粗暴对待。
一直以来,有关如何合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惩戒作用,在坊间有不同声音。不过人们普遍认同,惩戒行为应该建立在尊重孩子、不侵犯其尊严与基本权利的基础之上。如果惩戒过度,不仅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可能酿成不可控的结果,比如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者让孩子把怨恨隐忍在心里。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业成绩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去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特别强调:“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身心特征、认知水平、一贯表现、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这其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很难用某个精确的标准来量化,而是要结合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来界定何为“惩罚过度”。这就十分考验教师的工作经验和用心程度了,越是了解学生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方法的老师,就越懂得如何恰当地进行惩戒。
因此,类似“学生被打是因为不听话”等观念有所偏颇。很多时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获得热情与信心。即便要进行惩戒,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是直接动手打孩子。
试图以暴力来解决问题,往往只会产生与预期相反的结果。保持耐心与同理心,真正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应该是一名教师必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