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1月10日电 题:暨南大学董事会成立100周年:百年薪传 继往开来
作者 郭军 陈联 吴健豪
11月14日,暨南大学将迎来学校董事会成立100周年纪念。暨南大学是中国最早设立校董会的大学之一,百年来,校董会凝聚了一批爱国爱乡、支持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社会贤达、侨领和商界领袖,他们为暨南大学建设和发展积极出谋献策、慷慨捐助、奉献支持、争取政策,极大提升了暨大办学水平和国际声誉。
最早成立董事会 开全中国风气之先
暨南学校董事会董事于1921年推举选定,1922年3月2日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发出聘书。当时的校董有张謇、范源濂、林文庆、袁希涛、黄炎培等20人,大都为热心华侨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或实业巨子。
1922年3月19日,暨南学校第一届董事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做出扩充海外教育、筹建新校舍等重要决策,这对后来暨南从南京迁往上海真如并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1年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6次常务会议决议国立暨南大学成立新的校董会,陈立夫、孙科、郑洪年为常务董事,宋子文、林森、孔祥熙等11人为董事。
在校董会的鼎力支持下,当时的暨南园,名师荟萃、学术活跃、校园文化发达,成就了该校历史上灿烂辉煌的“真如时期”。
鼎力襄助暨南大学重建与复办
新中国成立后,为团结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满足海外华侨回国求学的迫切愿望。1958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停办了将近10年的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
为争取各方面力量支持办学,上世纪60年代初期,学校决定恢复校董事会,并敦聘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和教育界、侨界及海外、港澳知名人士担任董事。1963年2月9日,暨南大学董事会在广州举行成立大会,廖承志担任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董事会的首任董事长。在廖承志领导下,校董们从政治上、经济上积极关心和支持暨南大学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暨大重建后的办学条件。
“文革”期间,暨南大学被迫停办,董事会也暂停活动。1976年后,国务院侨办向国务院请示复办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1978年,暨南大学董事会恢复。
1978年6月9日,廖承志主持召开暨大复办后的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复办暨南大学有关工作。会议通过了暨南大学董事会章程,决定廖承志继续担任董事长,荣毅仁、王匡、王宽诚等12人出任副董事长,同时聘请马万祺等一批港澳知名人士和国内热心华侨教育的人士担任董事。1978年至1984年间,众多校董和热心华侨教育的人士或机构从各方面大力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助暨大度过了困难的复办年代。
暨南大学正门全景。(资料图) 暨南大学供图
助暨大实施“侨校+名校”发展战略
暨南大学在全体校董的支持下不断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1985年,荣毅仁接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荣毅仁在任期间,董事会在监督学校贯彻办学方针,审定学校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措施,帮助学校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引进先进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协助学校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和发起成立国内高校首家境外教育基金会,为扩大暨南大学在海内外的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1989年,荣毅仁促成暨大恢复单独对外招生。
1994年,钱伟长接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是该董事会任职时间最长的董事长。钱伟长站在发展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战略高度,倾注心血为暨南大学发展筹划。从1994年到2010年,董事会积极推动学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适应港澳与海外需要,多种形式办学,更好地为海外与港澳培养人才,助力暨南大学实施“侨校+名校”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侨校优势与特色大力传播中华文化。
2013年,戴秉国接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校董们再次发挥自身优势,在番禺校区建设、优化暨大办学条件、鼓励暨大师生创新创业、配合国家“双一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万钢接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暨南大学董事会现由81名董事组成,分别来自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荷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港澳地区。
百年传承 继往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暨南大学董事会设立之早,层次之高,影响力之广,全国罕见。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荣毅仁、钱伟长、戴秉国、万钢先后担任董事长,霍英东、马万祺、曾宪梓等著名人士先后担任校董。澳门回归后,历任特首何厚铧、崔世安、贺一诚皆为暨大校董。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称,众多校董是暨南大学的宝贵资源,体现了各界对暨南大学的关心和支持。
今天的暨南大学已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暨南大学董事会表示,将继续发扬老一辈校董爱国弘教的崇高风范,支持学校发展、助力华侨高等教育事业,凝心聚力、守望相助,充分发挥董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世界讲好暨南故事和中国故事,为暨大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