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李楠桦)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全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落实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方案,按照全国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合力推进普查。加快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办法。
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强领导,抓紧成立省级部门协调机制,及时分解落实治理任务,压实市县主体责任。加强资金保障,积极将普查和防控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外来物种入侵机理研究和鉴定防控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会议强调,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底线思维、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抓好防控工作。要落实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方案,按照全国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合力推进普查。要严把外来物种引入、国门防控、国内调运检疫三大“关口”,强化源头管控。要坚持普查和治理一体推进,阻截防控红火蚁、松材线虫、紫茎泽兰等重大危害物种。
相关阅读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在其过去或当前天然分布范围之外引入和传播会威胁生态系统、生境或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专家介绍,外来入侵物种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本地原来没有,二是造成了对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危害。比如红火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被蜇咬人员有烧灼痒痛感,或出现荨麻疹或丘疹、水(脓)疱等。此外,红火蚁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具有严重影响。来自美洲的巴西龟生存能力极强,在它们生活的水域,对当地乌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外来物种如何“偷渡入境”?
外来物种入侵对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甚至对人类健康及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那么这些“海外来客”是如何“偷渡入境”的?主要有自然扩散和人为引种两种途径:
物种入侵中,自然扩散是指植物通过根、茎、叶或种子的繁殖以及风力、水流、鸟类等动物携带等传入,动物通过自身飞行等扩散传播。不过,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物种是人为引种导致传入的。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国际农产品和货物带入以及动植物引种带入外来物种的几率越来越高,比如,毒麦传入我国便是随小麦引种带入,它与小麦的形态极为相似,易混杂于引种的小麦中,产生的毒麦碱,人、畜误食会出现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