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中沉淀千年,名城姑苏是江南完美的注脚。10月18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家在江南”采访团走进苏州,在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名城中,穿行于幽深的小巷,徜徉于典雅的园林,欣赏清越的昆曲唱腔,体味诗意江南的美。
走进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苏州现存最大古典园林——拙政园,这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历史上几度分合荣衰的江南名园以水为中心,亭台楼榭,曲折步道,暗香疏影,竹木清幽。移步换景中,拙政园典雅、浑厚、疏朗的诗意之美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走过这座小桥时,请大家视线稍稍下移,来看那水中之影,桥上的景和桥下的影,虚实相映,动静结合,你能感受到苏州园林水景营造的奥秘。”在拙政园的飞虹桥上,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生动地揭秘古代江南人在园林营造中的精巧构思。
江南人将自己对生活诗意的理解和所有的想象融入了园林构建之中。通过山石花木将美好的希冀化为园、结为林,园林幻化成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
江南园林是江南文脉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蕴含着深奥的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寄寓着江南人特有的自然观、人生观与诗性审美。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园林的最典型代表。
站在园子的临水戏台上,昆曲演员的水磨腔才唱得格外婉转清亮。 在位于苏州城北桃花坞的苏州昆剧院,每周在园林实景中上演的昆曲折子戏都会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常常一票难求。2004年,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改变了昆曲式微的局面,征服了一大批年轻观众,至今已经成功演出了近400场。
苏州文化学者余嘉认为,“苏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概念,一种追求精致和诗意的江南生活态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